一、混合制粒的目的:
第一,將配料配好的各種物料以及后來加入的返礦進行混勻,得到質量比較均一的燒結料;
第二,在混合過程中加入燒結料所必須的水分,使燒結料為水所潤濕;
第三,進行燒結料的造球,提高燒結料的透氣性?傊,通過混合得到化學成分均勻、粒度適宜、透氣性良好的燒結料。
二、影響物料混合制粒的因素:
。1)原料性質的影響。物料的密度:混合料中各組分之間比重相差太大,是不利于混勻和制粒的。
物料的粘結性:粘結性大的物料易于制粒。一般來說,鐵礦石中赤鐵礦、褐鐵礦比磁鐵礦易于制粒。但對于混勻的影響卻恰好相反。
物料的粒度和粒度組成:粒度差別大,易產生偏析,對于混勻不利,也不易制粒。因此,對于細精礦燒結,配加一定數量的返礦作為制粒核心。返礦的粒度上限最好控制在5~6mm,這對于混勻和制粒都有利。如果是富礦粉燒結,國外對作為核心顆粒、粘附顆粒和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中間顆粒的比例亦有一定要求,以保證最佳制粒效果。另外,在粒度相同的情況下,多棱角和形狀不規則的物料比圓滑的物料易于制粒,且制粒小球強度高。
。2)加水潤濕方法及地點;旌狭系乃謱Y過程有重要的影響。a、通過水的表面張力,使混合料小顆粒成球,從而改善料柱透氣性;b、被潤濕的礦石表面對空氣摩擦阻力較小,也有利于提高透氣性。
隨著水分的增加,混合料的透氣性增大,從而提高生產率。一般達到最佳值后又下降,直到泥漿界限,致使空氣不能再通過混合料。
加水方式是提高制粒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。一次混合的目的在于混勻,應在沿長度方向均勻加水,加水量占總水量的80%~90%。二次混合的主要作用是強化制粒,加水量僅為10%~20%。分段加水法能有效提高二次混合作業的制粒效果,通常在給料端用噴射流使料形成球核,繼而用高壓霧狀水,加速小球長大,距排料端1m左右停止加水,小球粒緊密堅固。
。3)混合制粒時間。為了保證燒結料的混勻核制粒效果,混合過程應有足夠的時間;旌蠒r間與混合機的長度、轉速和傾角有關。增加混合機長度,可以延長混合制粒時間,有利于混勻和制粒;旌蠙C的轉速決定著物料在圓筒內的運動狀態。轉速太小,筒體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較小,物料難以達到一定高度,形成堆積狀態,所以混合制粒效果都低但轉速過大,則筒體產生的離心力作用過大,使物料緊貼于筒壁上,致使物料完全失去混勻和制粒作用;旌蠙C的傾角決定物料在機內停留時間,傾角越大,,物料混合時間越短,故其混勻和制粒效果越差。圓筒混合機用于一次混合時,其傾角應小于2.0º,用于二次混合時,其傾角不小于1.5º 。
。4)混合機的充填率。充填率是以混合料在圓筒中所占體積來表示的。充填率過小時,產量低,且物料相互間作用力小,對混合制粒不利,充填率過大,在混合時間不變時,能提高產量,但由于料層增厚,物料運動受到限制和破壞,對混勻制粒不利。一般認為一次混合機的充填率為15%左右,而二次混合比一次混合的充填率要低些。
。5)添加物。生產實踐表明,往燒結料中添加生石灰、消石灰、皂土等,能有效地提高燒結混合料的制粒效果,改善料層透氣性。
三、物料混合原則
當物料等量混合時,一般容易混合均勻;若藥物比例量相差懸殊時則不易混勻,采用“等量遞增法”效果較好。其操作方法是:取小量的組分及等量的量大組分,同時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勻,再加入懷混合物等量大組分衡釋均勻,如此倍量地增加址至加守全剖理大組分為止,混勻,過篩。